《百姓中国周刊》浙江讯(洪旭朝 许晓燕)最近26个省份的百家党媒社长、总编及记者200余人齐聚丽水,开展“浙西南革命根据地”采风活动,聚焦这座生态之城“红绿融合”发展的独特路径。延安日报记者康龙来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古堪画乡,对这儿的生态环境不禁感叹。
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自“五水共治”工作以来,针对市区水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,实施了生态补水工程,城市内河丽阳坑、贺家坑的水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现如今沿河行走,花鸟相伴,鱼儿成群,好不惬意,这都得益于提升工程。“走到哪里都像到了一个景点,这里的人就像生活在景区当中。”
丽阳坑位于丽水城区西北部,发源于城北的骑龙山南麓,主流长10.1公里,流域面积10.3平方公里。贺家坑是好溪堰水系中北南走向的最大河流,发源于市区北部山区,市区内总河长4.8公里,河宽4到7米,是贯穿市区南北的主要河流。
作为城市内河主要流域,丽阳坑和贺家坑上游河道水质较好,进入市区后水质逐渐下降。除了少数污染,丽阳坑、贺家坑天然属性也是影响水质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两条水系山区性河道,水量明显受季节和降雨量的影响,3至9月雨量丰富的季节,河道中能保持有水流动,其他月份水量较少,如果长时间没有降水,河道会断流干涸。
如丽阳坑由于上游集水面积过小,在干旱季节基本无流量通过,河道的水量偏少,缺乏水量调节,使河道来水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用水量要求,内河水体纳污能力将进一步下降,更加剧了水体水质的恶化。
好溪属瓯江水系,在丽水城区古城汇入瓯江干流大溪,主流全长129公里,流域面积1340平方公里,支流众多,水系发达。通过引配好溪水补充丽阳坑、贺家坑水,可增强日常水体流动性,改善河道水环境。尤其是在枯水期内,河道内来水量少,接近于干枯,此时结合少量引配水,可提供长期持续的生态补给用水,保持其生态流量。因此,开展好溪向丽阳坑、贺家坑配水是其实现水环境改善提升、水体流动、水源涵养的迫切需要。补齐丽阳坑与贺家坑缺水短板,缓解燃眉之急。
“好溪至丽阳坑、贺家坑提水工程”是在丽水市贺家坑河道改造 工程和丽阳溪水系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,实施的生态补水工程。
方案实施后已在好溪堰上游150米左右的位置布置配水泵房,配水设计流量0.15立方米/秒,通过单根管道将好溪的水引到丽阳坑、贺家坑,最后沿着丽水市环城北路埋管到丽阳坑,终点为丽阳坑与丽水市环城北路交叉口,管线全长约5.85公里。
配水管线包括提水泵站出口至丽阳坑,管线主要沿东排排洪隧洞及渠道、环城北路排水河道、环城北路排水沟布置,全线采用钢管,受压能力强,占用断面面积相对小,卫生方面钢管防腐按满足生活饮用水性能要求设计。
该工程静态总投资615.32万元。建设完成后,贺家坑、丽阳坑分时间段配水,白天向贺家坑配水,晚上向丽阳坑配水。
通过生态补水工程措施,能有效治理丽阳坑、贺家坑水环境、改善水功能,解决了河道生态用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和枯水期水量不足的现象。“连都治水要有更高的要求,广大干部要亲力亲为,实实在在通过抓‘五水共治’工作,把治水这项民生工程办实、办好”。莲都区委副书记、区长陈豪说。